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環境教育場所

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

      國內首座以「水利」為主題的特色場域,傳統、歷史、農業、水利-農遊識水。在農業機械化的時代,舊有的農業器具逐漸被淘汰,園區之「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」收集和保存這些農業文化的資產,透過水利發展所帶動的農業盛況、糧食重要性和經濟重要性的並存都可在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發現,園區內更有座全台首例、亞洲首創的八角型分水工(八卦池),具有多功能效益,如:農業灌溉用水、水力發電、工業用水等。

      園區整體規劃完善,園區內大量落羽松,常常吸引大批遊客前往觀賞、攝影,有鑑於園區是國內少有以水資源利用及保育為主題的場所,是可以提供各級學校師生、機關人員及一般大眾優美的學習環境。雲林農田水利會正積極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,希望將農田水利之組織及演進、灌溉制度、用水管理及友善環境之具體事蹟(三生功能)…等,提供全民完整的專業服務。

      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(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)位於雲林縣林內鄉林中村三星路9-2號,林內分水工畔,園區包含「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」及周邊動態水利設施模型,區域範圍約二公頃。文物陳列館成立於2002年(民國91年),主要為配合「集集共同引水計畫」啟用,建築面積三百餘坪,內部設有六個區,分別為一樓的「傳統水利展示室」、「八田與一技師展示室」、「文獻展示區」和二樓的「現代水利展示室」、「農耕器具展示室」、「戶外展示區」;另有七大主題,分別為一樓的「水利的演進」、二樓的「地下水及補助水源的開發」、「量水設施」、「省水管路灌溉」、「天然災害」、「農家器具」及各樓層中間的「文獻資料」,可以了解雲林農業水利灌溉發展過程;室外東側陳列濁水溪流域石材分布情形,濁水溪流域上游大量巨石,至水里一帶變成斗石、礫石,及至西螺大橋變成細砂,目睹此景參訪者可以實際體會濁水沖積扇形成之原因;園區周圍動態水利設施模型-完整介紹農業用水從濁水溪取水後流經田坵一直到出海,渠道內的各種構造物,包括:攔水設施、沉砂池、跌水工、分水工、巴歇爾量水槽、倒虹吸工、農田灌溉分水閘門控制等等設施模型,提供遊客認識農田水利灌溉排水等設施。

      農情識水主題課程,林內鄉的「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」,是國內首座以「水利」為主題的文物陳列館,透過館內靜態展示來介紹農田水利演進史,並結合戶外動態展覽、呈現台灣農田水利歷史歷程等發展環境教育課程。

地址:雲林縣林內鄉林中村三星路9-2號
電話:(05)589-2013
開放時間:每月第2、4周星期三下午13:30-16:30

相關網址:臺灣雲林農田水利會

  • 園區內種植大量的落羽松
TOP